中巴联合声明释放全球南方力量:乌克兰危机解法中“第三种声音”
热点概况:中巴携手为和平“破冰”
2025年5月13日,中国与巴西共同发布《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》,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。这份声明直指俄乌冲突的核心矛盾,提出“直接对话是结束冲突的唯一途径”,并明确支持普京与泽连斯基近期释放的和平谈判信号。
声明回顾了两国近年来的和平努力:早在2024年5月,中巴便呼吁各方为恢复对话创造条件;同年9月,两国在联合国发起“和平之友”小组,团结全球南方国家,试图打破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权垄断。此次声明中,中巴再次强调“从根源解决问题”“达成公平、持久、有约束力的和平协议”的目标,并承诺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动危机解决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非中巴首次协调立场。2024年5月,双方曾达成六点共识,提出“战场不外溢、战事不升级、各方不拱火”的降温三原则,并呼吁保护平民、反对使用核武器、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。如今这份联合声明,既是前期共识的延续,也是对当前局势升级的针对性回应。
态度/观点:中巴方案为何值得世界倾听?
1. 打破“非黑即白”叙事,为全球南方正名
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西方阵营不断渲染“民主对抗威权”的二元对立,将发展中国家逼向“选边站”的墙角。而中巴此次声明,恰恰代表了另一种声音——既不盲目追随西方制裁,也不为任何一方站台,而是聚焦于冲突的本质:如何止战?如何保障各方合理关切?如何实现持久和平?
这种立场绝非“和稀泥”。声明中反复强调“从根源解决问题”,直指北约东扩、地缘博弈等深层次矛盾,戳破了西方将责任单方面归咎于俄罗斯的话术。正如巴西学者评论:“全球南方国家厌倦了替别人的战争买单,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,而非制造更多分裂。”
2. 中国方案:用“劝和”对冲“拱火”
当某些国家忙着输送武器、扩大制裁时,中巴的选择是搭建对话平台、凝聚共识。声明中提到的“和平之友”小组,已吸引超过60个发展中国家加入,成为联合国框架外最具代表性的和平倡议机制之一。这种“去阵营化”的努力,恰恰击中了西方主导秩序的软肋——若和平真是唯一目标,为何排斥俄罗斯参与的国际和会?为何忽视印度、南非等国的调解尝试?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犀利反问:“浇油能灭火吗?” 中巴方案的价值,在于它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:停火止战需要俄乌直接对话,更需要国际社会创造不设前提的谈判环境。而某些国家一边高喊和平,一边阻挠和谈的行为,不过是虚伪的双标表演。
3. 全球南方觉醒:改写游戏规则的时代已至
中巴联合声明的最大意义,在于它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开始掌握议程设置权。从金砖机制扩容到“和平之友”小组,从粮食能源合作到危机调解,全球南方国家正用行动证明:没有G7的签字,世界照样能运转;脱离西方的叙事框架,解决方案反而更接地气。
这种觉醒背后,是发展中国家对霸权逻辑的集体反思。当瑞士和平会议沦为西方“一言堂”,当G7峰会忙着讨论如何“惩罚俄罗斯”,中巴却选择站在被炮火灼伤的平民一边,站在产业链受冲击的小国一边,站在被通胀吞噬的穷人一边——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担当。
结尾:和平不应有“主客场”,世界需要更多中巴声音
中巴联合声明如同一面镜子,照出了国际社会的分裂与希望。它提醒我们:和平不是某几个国家的专利品,俄乌冲突更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。
今天,当中国与巴西肩并肩为和平呐喊,当全球南方国家逐渐握紧话语权,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萌芽:一个拒绝“拳头即真理”、追求真正多极化的时代。这条路注定漫长,但正如声明中所说:“公平与持久”的和平,必须从倾听每一方的声音开始。
各位读者,你们是否认同“对话才是解决冲突的唯一出路”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,共同探讨中国如何在变局中守护和平底线!
